2012-埃里克-《精益创业》

精益创业

第一,精益创业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去试错;第二,要做到精益创业的核心是验证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;第三,精益创业并不只是一种创业理论,它也适用于创业之外的其他领域。

快速试错

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观点,精益创业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去试错。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精益创业的概念,我们接下来会仔细解释一下这个概念。 不过,在讲精益创业的概念之前,我们先简单跟大家回顾一下传统的创业思路。以前的创业企业,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的那些科技企业,比如微软,他们是什么创业路子呢?很简单,几个技术大牛凑在一起,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,发现它们的弱点之后,大家就做一个更好的产品,大家封闭起来悄无声息地写代码,一年后搞出一个软件来,往市场上一投放,砰,一下轰动了。就算到现在了,微软的 windows 系统每次更新版本基本还是这个路子,几千个工程师关起门来搞研发,搞两年扔一个 win8 系统出来,再搞两年又扔一个 win10 系统出来,大概是这样。

大家发现没有,这种创业方式是不是有点像发射火箭?发射火箭也是这样一个过程,一堆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,躲在研究基地不停地试验,老百姓也不知道这帮人到底在干啥,直到突然有一天,他们宣布研制成了一枚火箭,要拿出来发射了,我们才知道,噢,原来他们搞了这么大的动静,真厉害。 这种火箭发射式的创业在现代互联网企业出现之前,是商业创业上的一种常态。它的问题是什么呢?可能大家也看出来了,没错,就是脱离市场、闭门造车,离顾客离用户太远了。精益创业的理念就是和这个思路反着来:先别急着让一帮精英闷家里研究火箭,你要先确定市场真的需要火箭,如果大家不需要,你花这么大力气研究,最后不全是浪费吗?真正科学的做法是精益创业思维,就是小步快跑、快速迭代。 所以小步快跑、快速迭代,就是先用最低的成本,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产品,这个产品只有一个最核心的功能,然后看看大家对这个产品的反应,如果反应好,OK,那接着投入精力把产品改善一点,然后再看大家的反应,然后再改善,再看反馈,一直到这个产品成为一个伟大的产品。如果最初的那个简陋版的产品大家根本不买单,OK,那果断放弃吧。

很显然,精益创业的办法更科学,对吧?创业公司最爱搞精益创业,因为创业公司比不了成熟的大公司,大公司有钱、有人、有资源,犯点错浪费点资源还能扛得住,初创企业啥都没有,可犯不起致命的错误,只能小心地试错,然后通过快速地迭代产品的版本,慢慢完善产品,赢得用户。这就是精益创业的概念。 讲到这,大家可能对精益创业这个词已经有了一些印象,可能你会觉得,这是一套适合新时代创业者的方法论,这套理论一定是小企业不断地掉坑里,不断地踩雷,次数多了就学乖了,长记性了,总结出了这套方法论。其实还真不是。精益创业这个概念,可不是什么小快灵的互联网公司提出来的。这个概念是传统企业,而且是一家巨无霸的传统企业提出来的。谁啊?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。

丰田最早提出了一个概念,叫精益生产,精益创业的灵感就来源于精益生产。精益生产是什么呢?就是保持一个小批量的生产规模,有了错误立马改正。大家知道,在汽车领域,丰田算是后起之秀了,它起步的时候,很多巨无霸的汽车巨头像福特啊、通用啊,早就如日中天了,当时这些大公司的专业化分工已经到了很发达的地步,他们使用很专业的大机器,一次就能批量造出几千个零件。而丰田使用的小机器,一次造很少的零件出来,也不够专业,很多不同的零件,都用一个机器造,所以机器得来回切换任务。

虽然丰田只能小批量生产,和大企业正面交锋肯定干不过人家,但他们却能抢到一些比较小的、比较零散的本土市场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更容易生产出不一样的汽车。你想,大汽车厂一造就是一大批汽车,而且都是一模一样的,如果有些地方的市场不喜欢这款车,他们想调整也很慢,但是丰田就可以用他们的小机器,把每个产品做得不一样,这样也能拿一部分市场,也能和大厂商较量,而且调整更快,成本更低。很简单,我发现这车不行,我马上不造了,但是大汽车厂一个型号的汽车可能要批量生产几十万辆,等他们发现市场不需要了,再调整也来不及了。时间长了,这种能力让丰田向越来越大的市场进军,到 2008 年,它超过了通用汽车,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。 讲到这,大家有没有想起一开头我们说的信封的例子,这回你知道为什么单个信封封口粘贴,比批量的粘贴快了吧?重复同一个工作看似效率更高,是因为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一项简单的工作重复得越多会做得越好。不幸的是,在这种以流程为主的工作上,个人表现没有整体系统表现那么重要。

批量折信纸、封信口、贴邮票确实看起更快,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隐含的时间,那就是批量做的前提是,你得先把信封、信纸、邮票摆好,然后才能批量地做,而且你每完成一项任务,比如你把 100 张信纸都整整齐齐地叠好了,这是很大一堆,你得把他们整齐地码起来,甚至如果你的桌子不够大,你还要先找个空地,把这一大堆半成品信封放一边,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,这些额外时间我们都没有计算。而且,你想象一下一些意外情况,比如,你把 100 张信纸全折好了,但你做下一步,要往信封里塞的时候发现你叠得太大了,信封塞不进去,那你需要再回到前面的一步,去检查 100 张信纸,哪些叠得合格,哪些不合格,前面做的很可能都是无用功了。而用小批量方式,我们立刻就会发现问题,随手就解决了,后面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。

所以,回到丰田精益生产的例子,丰田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大公司,给创业公司们上了一课,启发创业者们用小批量生产快速试错,快速调整迭代,这就是精益创业的概念。 作者在书里还特别强调说,并不是只有拉个队伍自己出来单干的创业者,在大公司里负责一个新产品或者处在传统行业里需要创新的时候,你都算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创业者,都可以遵循小步快跑、快速试错的精益创业思路。

价值假设与验证

聊完精益创业的概念,我们来看本书的第二个观点,精益创业该怎么做?作者认为,要做到精益创业的核心是验证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。 创业这事儿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你发现用户有个难题,于是你提供一个解决方案,用户接受了你的方案,然后你就赚到了钱。大部分创业者创业嗅觉都不错,都能发现问题,但是很少有创业者回答过这个问题,那就是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解决方案就是用户想要的。咱们前面说了,精益创业的思路就是验证一下这事儿是不是靠谱,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了。但是到了实操层面,究竟该验证到什么程度呢?关于这一点,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叫做隐性假设,规避了隐性假设你才能获得关于用户需求的正确认知。 什么叫隐性假设呢?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前提。比如说吧,我们聚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新朋友,都会说“加个微信吧”,我们觉得这么说很自然,但我们这句话里就有个隐性假设,那就是他也用微信。我们之所以不先问一句“你有微信吗”,而是直接说加微信,就是因为我们太自信,我们心里假设他肯定有微信,其实这个假设是不一定对的,你必须先问“你有微信吗”来验证这个假设。这种隐性假设也是创业者经常犯的错误,精益创业的思路就相当于“你有微信吗”这个问题,它能帮创业者避免想当然。 精益创业怎么验证隐形假设的对错呢?我们把隐形假设拆解开看,具体来说,隐性假设包含两个方面,即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,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个假设。先看价值假设,价值假设就是说,你决定做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功能,你之所以认准这个方向做,背后其实有个假设,那就是它对用户有价值,你动手做之前一定要验证这事儿。 举个例子,印度这个国家不是很富裕,只有 7%的老百姓家里买得起洗衣机,大多数人要么自己洗衣服,要么雇佣洗衣工来洗。洗衣工怎么洗衣服呢?他们会把衣服拿到河边洗,洗完晾干要 2 到 7 天不等,所以衣服送还到主人手里,经常要 10 天。看起来,在印度帮人洗衣服会是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啊。有个在宝洁工作的小伙子发现了这个机会,他辞职出来创业,办了一个洗衣公司。这时候他就需要验证一件事儿,那就是人们真的会付费把衣服拿来让他洗吗?于是他找了一辆大货车,在货车后面装一台洗衣机,然后把车开到村子里,看大家会不会感兴趣。这个小伙子连续一个星期都把车开到村子里去,但很少有人愿意来洗。他就反复试验放在不同街道的效果,放在超市门前的效果,结果都不理想。于是他就去找村民聊,你们为什么不愿意花钱来我这洗衣服呢。村民们说,你这个洗衣机装在大货车后头,你要是拿了我的衣服开车跑了,我上哪找你去。

嗨,敢情村民不是对洗衣服务不感兴趣,而是担心你跑路。小伙子就知道该怎么办了,他把火车改造了一下,让他看上去不像辆车,而是像一个流动摊点,这回大家终于陆续过来花钱洗衣服了。经过这样的调整,小伙子很快就验证了自己的价值假设,他知道这是个真需求,而且他弄清楚了村民到底对哪些服务感兴趣,能接受什么样的价格。比如,他发现村民们希望能提供烫衣服的服务,他们愿意付双倍的价钱在 4 小时内拿回衣服,而不是等到第二天。这些反馈验证了帮人洗衣服这件事对顾客是有价值的,这家公司很快改善了他们的流动摊点服务,并把业务拓展到了印度的几十个城市。

再举一个反例,曾经有一个硅谷的创业公司来找本书的作者埃里克·莱斯请教。他们做了一个在线教育网站,很多用户来网站听课学习,他们发现有些课程底下,大家留言很频繁,用户之间还经常互动,于是他们就觉得既然是学习,大家一起学习应该更快乐,效率更高,就像我们看到学校里都是有班级、有同学的,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是更好的。于是他们上线了一个社交功能,让学员之间可以相互加为好友,大家就更愿意付钱听课了。

很明显,这是很有道理的,同学之间的交流对学习有帮助,这是个常识了。但不幸的是,他们白费劲了,没什么人用这个功能,这个功能也没有提高大家的付费意愿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他们推出社交功能的想法是,学员们可以一起学习,大家一定会更喜欢。这个判断背后隐藏着的一个价值假设是“社交对用户听课有帮助”,学习过程中的社交是有价值的。从常识层面看,它好像根本不需要验证,但结果是用户用行动告诉你,他们来网站听课的时候不希望有社交。这就是没有验证价值假设的后果。 为什么一定要验证价值假设呢?因为创业者也是普通人,我们思维里有太多固有的偏见了。在把产品和功能给到用户之前,我们对用户态度的认识其实是零,产品有价值只是一个假设,我们需要验证它的真伪。精益创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做一个最小化可行性产品,就像前面印度洗衣公司那样,雇个货车拉一个洗衣机在村子里转,这花不了几个钱,却知道了顾客到底是不是想要他们的服务。

这是第一个假设,价值假设。还有一种假设也是你需要验证的,那就是增长假设。

在你的产品通过第一步价值假设之后,获得了用户认可,你还需要验证你的产品能不能被更多用户使用,你的老用户会不会帮你传播你的产品。这个假设是很多人会忽略的,因为大家觉得已经验证了我们做的是有价值的东西,所以用户量理所当然会慢慢增长。实际上并不是这样,增长假设也是需要验证的。那该怎么验证呢?是不是从数字上看,你的产品的用户总数一直在增长,就证明它在成长性上没问题呢?其实要验证产品能不能可持续增长很简单,你只要知道新用户对你产品的态度就行了。本书的作者埃里克·莱斯举了一个他自己的例子。

大家知道,谷歌有一种关键词广告,当你用谷歌搜索某个关键词的时候,你点开的网页上会有很多广告,打这些广告的公司给谷歌付了钱,让谷歌在有人搜这个关键词的时候,推他们公司的广告。当年谷歌刚推出关键词广告的时候,收费很便宜,埃里克·莱斯的公司就每天拿出 5 美元的预算来买谷歌的关键词广告。5 美元能买到多少次点击量呢?100 次。也就是说,他们用 5 美元每天能带来 100 个新用户,这个量很小,但是对验证增长假设来说,是无价的。你只要每天对 100 名新用户作分析,看有几个点击,几个注册,几个留存,几个付费,等等,如果这 100 名新用户的使用数据不错,那就说明你的产品,至少目前的版本在增长上是没有问题的。如果这 100 人对产品不感冒,你就得仔细想想是哪里有问题了。

我们很多创业公司,在实践中只是去看用户下载量或者总活跃数,只要发现这个数字每周都在增长,就会沾沾自喜,觉得未来产品增长没有问题。作者说总数据往往是虚荣数据,它没法验证你的增长假设,要提防。

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的验证,就是推进精益创业思维的核心秘诀。而且你要特别注意,这两种假设的验证不是一蹴而就的,不是说你刚开始创业要做,做一下就完事了,其实它们是日常性的,你的产品每更新一次服务,每增加一项功能,每迭代一个版本,都需要先做这两种假设,否则你怎么知道你的产品是在往正轨上走,还是跑偏了呢。 这是第二个观点,关于怎么实现精益创业。
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