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. 全链路可观测
全链路可观测
因此,可观测问题正在悄然成为

在此基础上,我们可以将可观测问题大致分为四类:
-
分布式链路追踪技术:可观测的基石,在用户一次请求服务的调⽤过程中,无论请求被分发到多少个子系统,子系统又调用了多少其他子系统,我们都要把系统信息和系统间调用关系都追踪记录下来,最终把数据集中起来做可视化展示。
-
APM: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,应用性能监控,主要是为了对企业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性能的故障定位和处理,帮助优化性能,提高业务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,更多偏向产品维度,其底层虽依赖分布式链路追踪技术,但不能直接用来解决分布式链路追踪的问题。
-
NPM: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,网络性能监控,其关键在于实现全网流量的可视化,对数据包、网络接口、流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。
-
RUM:Real User Monitoring,真实用户监控,关键在于端到端反应用户的真实体验,捕捉用户和页面的每一个交互并分析其性能,是种高度实用主义的监控设计。
同时,可观测存在三个主要的数据源:
- 指标(metrics)
- 链路(trace)
- 日志(log)
其中指标告诉我们是否有故障,链路告诉我们故障在哪里,日志则告诉我们故障的原因。

这三类可观测问题加上三种监控类型,共同构成了可观测问题的主要内容。